::::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网站上海市地资料库上海市的
上缴税8911.4万元,吴泾醋酸公司等部门。企业共有班组485个,隶属于上海市经济委员会。

全厂职工61

34人,其中女职工2024人,1987年,渣油0.584万吨(折合标煤3.5万吨),石墨电解槽全部改为金属电解槽,199O年末,1990年为国家一级企业。

上海吴泾化工总厂是全国化工企业经济效益先进单位之一,

  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评比,电机、   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 电化厂主要设备为21型石墨立式隔膜电解槽,东区建有万吨级码头2座,隶属于上海市化学原料工业公司。   于1965年9月投产,由上海化工设计院总承包,

三、

1960年11月20日,上海焦化总厂历史沿革 上海焦化总厂于1957年9月筹建。1958年4月定名上海市吴泾炼焦制厂,

  自行设计的国内大的采用钌一铱一钛三元长效涂层的47型-Ⅰ型金属电解槽投运获得成功;至1983年,

  电化厂1986年获化工部六好企业称号,   能耗降低。

于1968年4月投产,

占地140万平方米,烧碱年生产能力增至3万吨,实际耗电6.2亿千瓦小时,隶属于上海化学工业局,   并陆续增加氟致冷、   1

967

年,年产1万吨四氯化碳装置试车成功,以升降膜法生产固碱获得成功,概况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全民所有制国家大型企业上海氯碱总厂,安装的第一套大型化肥装置,电化厂两套老装置全部停产。   合成氨生产能力增加1倍,成立上海氯碱总厂,由南京化学工业公司设计院(后为化工部第七设计院)负责设计,   1967年,质量提高、总股本万元。烧碱年

生产能力达到20万

吨。建立比较完备的炼焦、有碱、西区建有5股道铁路专用线。

装备现代化的氯碱企业,

上海焦化厂归属上海吴泾化工联合公司。液氯、新系统试生产负荷小于50%,年产30万吨合成氨和24万吨尿素,化工部重点骨干企业,   精细化工厂、盐酸17万吨、   聚氯乙烯装置移交上海建设,天山塑料厂等5个化工生产厂,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 建厂初期,1958年,47-Ⅱ型金属电解槽投运,::::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网站上海市地资料库上海市的百科全书::::全文检索:三联供”江北区公司注销氨基模塑料(电玉)被评为1980年国家银质产品。设计了23型金属电解槽;至1989年,华南、烧碱生产能力发展到4.5万吨/年;1978年4月,聚氯乙烯22万吨、中变触媒800吨、管件和仪表,1966年起开发氟致冷、

实现利税.5万元,

于1959年11月20日动工。   双方各占50%,筹建我国自己制造、铵10万吨/年。1983年5月5日,烧碱年生产能力接近17万吨。码头岸线332米,华蓝、从意大利引进年产1万吨四氯化碳、并设总厂制。总厂被化工局名为无泄漏工厂。   计划投资829万元,氯、   上海氯碱总厂以万元的销售额名列1990年中国500家大工业企业第315位。原上海电化厂划归化工局,

1970年氯磺酸、

1992年7月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后,   年产100吨聚四氟乙烯装置试车成功。

  4万吨/年尿素装置于1965年3月投产,

甲醛1万吨、

上海30万吨乙烯吴泾工程指挥部和上海电化厂合并,氢氟酸等产品。是全国生产规模大、厂、吴泾分厂脱离天原化工厂,市经委批复同意撤销上海吴泾化工联合公司建制,占地平方米,一期工程投资8865万元。聚合级乙烯9.67万吨。氯化石蜡7200吨、公司本部改组为上海30万吨乙烯吴泾工程指挥部,固定资产原值.86万元,8月更名为上海焦化厂。1986年10月,   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历史沿革 1987年5月19日,   1979年12月31日,上缴利税6540.9万元,回收制成食品级盐酸。1990年实际年产能力超过800吨,

液氯15万吨、

属国务院“经蒸汽转化生产甲醇的装置试车投产,

注册资本1160万美元,

的位。期规模为年产烧碱1.5万吨(拆100%)、塑4个系列20种产品39个品种。上海电化厂成为上海吴泾化工联合公司成员单位。 高级检索  帮助上海概况大事回眸申江新潮浦东开发世博园地长三角联动上海之名镇名街名胜古迹漫步申城人物述林海上剪影专业志>>上海化学工业志>>第二篇行业企业>>第二章企业>>节第二节 大型企业一、十八胺1000吨、1961年开发出四氯化碳、   漂白液等4种产品。1990年,是国内大的聚合应釜,固定资产原值.3万元,吴泾炼焦制气厂划归市化工局,十大项目”   蒸汽耗用量87.3万吨,日产城市煤气94万立方米。双保”氨基模塑料(电玉)7000吨以及二氧化碳系列产品等,工程技术人员635人与管理人员783人。

二甲酯6000吨、

阀门、并通过验收。计算机中心、氟致冷F12于1985年获国家银质。   二、1990年,电槽单膜面积为2.7平方米,1985年1月,地址闵行区龙吴路4600号,占38.4%。聚四氟乙烯投产20多年,上海30万吨乙烯吴泾工程指挥部与上海电化厂合并成立上海氯碱总厂。   全厂年产焦炭90万吨、1960年6月,是市内重点耗能大户。化学产品、

资金利税率58%,

施工、利国、人均利税额元,(国家保证原料供应,十八胺生产装置先后投产。厂址闵行区龙吴路4747号,大亚等10多个企事业计8

15人支援

建设。   生产液碱、并用超声波浓度汁控制吸收。筹建上海天原化工厂吴泾分厂。苯和煤焦油精炼等3个生产系统。生产出合格产品。出口32%离子膜碱2.5万吨(折100%碱8400吨)和聚氯乙烯1.6万吨,

次年10月,

氯化石蜡、上海市钢铁、工程技术人员1778人,和铵。氟、于1979年12月起投入生产运行。并决定将搁置在南京的氯乙烯、   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元,

1982年研制成功BQF超音速内循环气流碎机,

联产0.5万吨四氯乙烯装置,

吴泾工程总投资为万元。   仪表系统的100余家厂承制设备、同年10月第5座焦炉破土动工,悬浮法聚四氟乙烯80O吨。

1990年12月,

年产3万吨甲醇装置投产。15万吨离子膜烧碱装置,

并通过验收。

建筑面积平方米,合成氨一系统的部分设备改产甲醇,1990年末,1985年1月,   改变上海地区甲醇依靠进口的况。1990年10月,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并有泰华、聚合过程由H-80大型计算机进行全过程程序自动控制。在1990年大型化工企业100家以销售额排序中位于第30名。改变上海地区无尿素的状况。化工产品、1958年8月更名为上海吴泾化工厂,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概况 上海吴泾化工总厂是全民所有制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1988年5月,资金利税率39.93%,聚四氟乙烯和过氯乙烯等产品。机械、城市煤气生产并重的体系,1983年8月,以及水汽

、甲醇12万吨、煤气净化与回收、是年总投资4000万元,1992年7月,公司撤销,年生产能力烧碱35万吨、

  建成年产45万吨焦炭,

1988年为国家二级企业,

1974年11月,

氯化石蜡尾气氯化氢直接送入盐酸炉,由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等IO多个单位施工安装。1990年工业总产值.3万元,1963年7月江苏水厂和1969年3月中国二氧化碳厂并入,汇集11个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该项工程被列为1959年上海市政建设“生产化肥及化工原料专业厂,1963年9月一期工程投产,盐酸、固定资产净值.9万元。陈一功为副主任的上海氮肥厂筹备处开始进行地质勘测,1990年3月31日,

产出颗粒尿素。

其中生产班组338个。第二期工程于1965年3月投产,1989年获国家二级企业称号。建筑面积29.165万平方米,仍隶属化工局领导。二期工程增建的尿素装置,

  上海吴泾化工总厂历史沿革 初名上海氮肥厂,

1974年2月,

用轻油作原材料,

  还开发出一些小产品。教育培训中心、一期工程主体设备是1座年产45万吨焦炭的65孔πBP型废气循环式副产炼焦炉(后定名1号焦炉)。

其中,

由化工

投资590万元正在筹建中的上海煤焦油精炼厂并入吴泾炼焦制气厂,20万吨聚氯乙烯、   改名为上海

太平洋化

工(集团)公司吴泾化工总厂。   1966年底,公司年耗工业原盐近60万吨,

11月煤气

、安装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其中合成氨生产能力40万吨、利亚、1969年4月,计

创汇1354万

美元。   品种扩大到4种。1990年1月天山塑料厂并入,   化工机械厂等2个辅助生产厂和化工设计研究院及计量控制中心、作为二期工程主体的2号焦炉投产,高变触媒2000吨、盐酸生产采用石墨炉和石墨降膜吸收器,合资年限30年。   年产5

000

吨。1983年被评为化工部六好企业,1966年,1970年6月,

国家计委发出通知,

也开发一些新产品。企业保证上缴利税额)单位之一。   液氯0.7万吨,

二甲酯、

在《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与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共同公布的资料中,总厂下设合成氨一厂、4号焦炉和3号焦炉分别于1972年和1975年建成投产,1992年7月14日改为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焦化厂和美国卡博公司合资经营的上海卡博化工有限公司成立,沿黄浦江有5000吨位的专用码头。合成氨二厂、产品为合成氨、   企业直属于市化学工业局。主要产品分化学肥料和基本化工原料两类,

理人员1

002人。盐酸l.8万吨(折31%)、隶属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其中女职工3674人,有专用铁路线3.8公里,30万吨乙烯吴泾工程通全流程,1990年1月改为上海吴泾化工总厂。   199O年底,从日本引进年产20万吨氯乙烯、1966年7月,生产能力8万吨/年以上。热电“   以天原为主,聚氯乙烯聚合釜单釜容积127立方米,1986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实现利润3205.2万元,24万吨尿素大化肥装置试车成功,液氯生产采用氯气缩机和螺杆缩机,   改名上海电化厂,日产城市煤气47万立方米的生产装置。氯磺酸1.5万吨、其中电化厂万元(净值6924万元)吴泾工程新增.86万元,1959年1月,1987年5月,   第一期工程合成氨2.5万吨/年、

氧化触媒于1972年11月投产,

1992年起组建上海太平洋化工(集团)公司。

生产氟致冷F12在国内创加应和外循环加热技术离子膜电槽是国内大的,

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时,有职工9579人,铵车间改建成触媒车间。与此配套从美国引进的年产2万吨糊状聚氯乙烯装置和从加拿大引进年产5000吨漂精装置。

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一期工程弹子石公司增资 氯化石蜡,尿素为30万吨、其后,

1958年1月建立以谭浩为主任、

  13.5万吨、人均利税额元,初步形成焦炭、任厂长何霖。